價格一漲再漲、網店脫銷斷貨、預約球場拼手速……今年以來,一系列羽毛球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價格波動之下,貴州黔東南州錦屏縣悄然躍入了公眾視野。全球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產自錦屏。這座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小城如何與羽毛球結緣?羽毛球熱、羽毛球漲價在這里發生了怎樣的連鎖反應?
“羽毛球價格不可能無節制地單邊上漲。”9月初,一張“橫空出世”的通告激起新一輪對羽毛球價格的討論熱浪,并在互聯網平臺上迅速流傳開來。
這份通告源自享譽全球的羽毛球制造巨頭——亞獅龍。如通告中所表示的,2024年對于羽毛球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年份。這一年里,羽毛球的核心原材料原毛與毛片,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飆升狂潮,羽毛球“本球”的價格也隨之持續攀升,屢破歷史紀錄。
價格一漲再漲、網店脫銷斷貨、預約球場拼手速……今年以來,一系列羽毛球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甚至有網友感嘆“月薪2萬元打不起羽毛球了”。據了解,與2023年相比,羽毛球頭部廠商漲價幅度平均超過20%,部分型號的羽毛球漲價幅度甚至超過了60%。
10月以來,盡管在各方努力下,原毛價格有所回落,羽毛球價格瘋狂上漲的趨勢也得到了抑制,但羽毛球價格仍居高位,市場供不應求。
價格波動之下,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悄然躍入了公眾的視野。作為亞獅龍目前規模最大的羽毛球生產基地,全球每生產出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產自錦屏。
貴州錦屏縣銅鼓鎮馬臺生態種鵝養殖基地里養殖人員正在給種鵝喂食。
錦屏縣,這座位于貴州東南隅的小城,曾經背負著國家級貧困縣標簽,而今卻蛻變成為全球羽毛球產業版圖上的一顆璀璨新星。那么,是怎樣的契機,讓這片土地與羽毛球結緣?眼下的羽毛球熱、羽毛球價格上漲在這里發生了怎樣的連鎖反應?記者來到了山水環繞的錦屏縣一探究竟。
“無中生有”的羽毛球產業
層巒疊翠,綠水縈繞。深秋時節,天氣逐步轉涼,貴州省黔東南地區沐浴在秋日的陽光下。
在位于錦屏經濟開發區的亞獅龍生產基地內,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熱火朝天地趕制羽毛球訂單,每天有上萬打、超過10萬只羽毛球從這里“飛”向全球。除了供應周邊的廣東省等市場外,這里的羽毛球還遠銷至馬來西亞、日本、丹麥等國,暢銷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的出口總額近900萬美元。
“我們這一個生產基地的月產能已經達到30萬打了。將這個數字推算到一年間,意味著足達360余萬打的年生產總量。”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亞獅龍”)生產經理胡兵充滿自豪地介紹道,錦屏生產基地如今已占據亞獅龍全球產能的40%以上,成為了亞獅龍在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羽毛球生產基地。
在貴州亞獅龍羽毛球生產基地,工人在搬運剛制作好的羽毛球。
追溯錦屏縣羽毛球產業的崛起之路,“無中生有”是在采訪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這也是對錦屏羽毛球產業從零開始、白手起家艱辛歷程的生動概括。
2017年,為尋找脫貧產業,錦屏縣縣委、縣政府多次派人前往南京,拜訪南京亞獅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亞獅龍”)的創始人周賀桐老先生,邀請公司在錦屏投建羽毛球產業園。
錦屏縣最初的邀請并不順利。
“一年時間里,先后去南京拜訪了8次,終于把人家給打動了。”錦屏縣投資促進局局長楊正靈告訴記者,“無中生有”的“無”,也正是當時南京亞獅龍對于在錦屏投資建廠最大的顧慮。
事實上,在2017年以前,錦屏縣的羽毛球產業基礎可以用“一無所有”來形容:沒有養殖鵝的基礎、也沒有大規模生產車間的基礎、銷售物流渠道也需要從頭建立,要想在錦屏發展羽毛球產業,正如楊正靈所概括的那樣:“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到底要不要來貴州?當時我們還是比較猶豫的,因為對當地還不夠熟悉,也不清楚能不能找到這么多人來干這個事。最后決定先拿一點點設備、毛片等原材料過來,生產一個月試試看。”胡兵回憶道。
2017年8月,南京亞獅龍在猶豫不決間邁出了嘗試性的步伐,首先在錦屏建起了過渡廠房,并在當年9月完成了3萬打羽毛球的試產。而真正打動了他在錦屏縣擴大生產規模的,是當地對企業發展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貴州亞獅龍落地后,錦屏縣用一年時間建成了占地面積達到153畝的羽毛球產業園,讓公司從5000多平方米的過渡廠房搬遷到了寬敞的新廠區,隨著規模的擴大,當年的羽毛球生產總量也增加到70萬打,實現產值4320萬元,完成了錦屏縣羽毛球產業的第一次產值躍升。
“我們缺人,縣里就在周邊幫我們大力宣傳招聘;我們缺場地,就幫我們慢慢建廠。我們缺什么,他們就幫我們創造什么條件。”講述起公司在錦屏縣不斷壯大發展的過程,胡兵感動滿滿,“短短幾年間,從當初一個小廠房到如今的規模,這速度我們自己都想象不到。”
回首過去幾年,錦屏縣羽毛球產業的“爆發式”生長可以用數據化的方式鮮明呈現出來:2021年貴州亞獅龍生產羽毛球總量達244.42萬打,實現工業總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54.5%;2022年生產羽毛球298.5萬打,實現工業總產值2.46億元,同比增長63.4%;2023年生產羽毛球346萬打,實現工業總產值3.43億元,同比增長39.7%;2024年1至7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2.18億元,同比增長22.3%。
羽毛球產業在小縣城的強勢崛起也為縣域解決農民就業托住了底。如今,貴州亞獅龍已經成功帶動超過500名周邊居民在家附近務工就業,這些員工的月平均工資達到3600元,實現了可觀的收入增長。“這不僅僅是500個員工,更意味著500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生活質量都得以改善。”錦屏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局長楊函鑫欣慰地感嘆。
眼下,對貴州亞獅龍來說,原毛及毛片價格的起伏,也并未對其飛躍式的發展軌跡造成影響。“之前原材料成本上去了,羽毛球的價格也只能跟著漲,現在原毛價格開始下降了,價格的起起落落對我們的銷售方面沒有影響。”在采訪現場,胡兵坦言,“目前我們的訂單還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最大問題還是生產端原材料供應的短缺。”
“疫情期間的居家辦公,讓許多人想要在家里‘找點事干’,羽毛球這項門檻較低又方便的運動便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貴州錦屏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局局長姜希棟回憶,“人們意識到,只需要一只羽毛球和一對球拍,就能輕松享受運動健身的快樂。”事實上,從錦屏羽毛球產業幾年間的爆發式增長,到如今價格上漲下依然訂單不減,其背后正是近幾年公眾對羽毛球健身需求的持續增長。
從長遠來看,訂單爆滿、銷售額節節升高,在緊抓市場機遇與應對產能供給雙重考驗之際,亞獅龍也有著些許前瞻性的擔憂:“如果羽毛球使用成本越來越高,可能會令消費者逐漸減少打球頻次,甚至轉向其他運動,這對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都是不利的。”
“羽毛”緣何成了關鍵
“轟隆隆——”在亞獅龍錦屏生產基地內,機器運作的聲音不絕于耳。一臺臺功能各異的機械設備,被井然有序地分區擺放在寬敞明亮的廠房內,有的在高速旋轉中將毛片按照大小弧度分類噴吐到工人碼好的收納箱中,有的將毛片根根整齊排列穿線、組裝成型……在流水線機器與工人巧妙配合間,一只只高質量的羽毛球被迅速生產出來。
一只羽毛球的出爐,包含制毛、制頭、組合三大工段,需要經過制毛、排列、穿線、分級、成品全檢等38道工序。其中最為講究的,無疑是羽毛的挑選與制作。
廠房內,生產工人郭長梅站在一臺帶有“大屏幕”的機械前全神貫注地盯著上面的數據:“這臺機器正在用計算機輔助我們檢測毛片的形狀是否符合羽毛球制作的標準。”走近這塊“科技感”滿滿的顯示屏,上面以數據化的形式分區顯示著羽毛的長度、毛羽分布、弧線曲度等各項基礎數值。
在機器旁邊還立著一架淡藍色的“羽毛球小知識”,用簡明的語言向觀看者科普羽毛球原毛的標準要求:一只羽毛球應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上;羽毛長62至70毫米,每一根羽毛從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長度一致;羽毛頂端圍成圓形,直徑58至68毫米。這樣的一根“合格”羽毛,只能是來自鵝或鴨子雙翼上的刀翎,通常一只鵝或鴨只有14根左右刀翎。
“為確保球的飛行穩定性和可控性,需要選擇來自鵝或鴨身上的同一部分且彎拱一致的羽毛來制作同一顆球。”拿起一只剛剛穿線完成的“半成品”羽毛球,胡兵解釋道,按照公司目前的產能來計算,每開工一天就需要大約來自20萬只鵝或鴨的毛片供給。
目前,公司原料的主要來源地有東北、四川、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原毛和毛片先經過大規模集散到達安徽省六安市,再由公司集中采購。原本毛片原材料的供需是相對平衡的,但近年來,隨著豬肉供應持續恢復和價格下跌,居民對鴨和鵝的消費需求下降了,鴨、鵝的出欄量也在不斷走低,直接導致造球原材料的相應減少。
眼下,羽毛球生產材料短缺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天氣逐漸轉冷所帶來的制毛能力下降,更讓原材料供應問題雪上加霜。
面對這一難題,錦屏縣和亞獅龍已經行動起來。從籌劃并建立制毛產業和大力推動養殖鵝產業的發展這兩個方向出發,共同向上游產業鏈延伸,積極探索補齊羽毛球生產全鏈條。
“到今年10月底,新搭建的制毛廠便可以投入使用。之后我們還規劃再建一個曬毛場,現在已經開工了。”姜希棟告訴記者,規劃中的毛片制作廠房全部建設完成后,預計可以在毛片供應方面達到產能翻倍的效果。“毛片曬場變大了,才能在我們貴州多雨的寒冬季節里,保證原毛干毛片的供給。”姜希棟說。
而在養殖端,錦屏縣的“一縣一業”生態鵝養殖產業發展已卓有成效,“貴州錦屏生態鵝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我們在2019年就引進的平臺公司,已經建成1個種鵝養殖場和1個集種鵝養殖、孵化和育雛為一體的種鵝基地,年可孵化種蛋220萬枚,年可育雛120萬羽。”錦屏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潘世安介紹,目前縣里參與養鵝的大戶已有35余戶,代養存欄量約5萬羽。
然而,要真正實現對亞獅龍產業園羽毛球原材料的穩定供應,當前錦屏縣的鵝養殖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采訪中,錦屏縣三江鎮令沖村黨支部書記龍家文講起了作為鵝養殖大戶所面臨的雙重困境:一方面,養殖成本的持續上升與鵝肉市場盈利空間的有限性,迫使養殖戶在追求經濟效益時不得不加快鵝的出欄速度;另一方面,這種加速出欄的策略卻難以保證鵝羽毛的生長周期和質量,進而難以達到亞獅龍對羽毛球原材料所設定的高標準原毛要求。“為了保證盈利,我們的鵝通常在70天左右出欄。而亞獅龍通常選擇生長周期在90天左右的鵝羽毛。”龍家文說。
在急需攻克鵝養殖周期調控與生長水平提升的技術難題的同時,錦屏縣還需直面亞獅龍產業園龐大的羽毛需求。為此,錦屏縣一方面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攻克養殖技術難題。另一方面,據潘世安透露,錦屏縣正在規劃引進廣西桂柳牧業集團,推動錦屏縣商品鵝繼續擴大規模。
此前,羽毛球原料尤其是毛片的價格持續上漲,也給公司帶來了生產資金方面的壓力。為幫助企業有效應對這一挑戰,錦屏縣由縣工信商務局與經濟開發區牽頭,為企業搭建起高效的融資橋梁,促成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有效緩解了流動資金壓力。
消費端:“球還是要打的”
打開手機網絡購物平臺,在亞獅龍官方旗艦店的頁面上,一筒12只裝的羽毛球,從價位100元到160元的熱門型號幾乎統統顯示為“缺貨”,亞獅龍羽毛球“供不應求”的火爆熱度可見一斑。
對于今年這一波羽毛球的“漲價潮”,羽毛球愛好者們感觸很深。
“以前對我來說亞獅龍7號的性價比最高,但已經從一年前的70多元漲到120元了。”天津體育學院教授黃霆告訴記者,“以前打亞獅龍7號沒覺得怎樣,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兒,現在倒是一種奢侈了,一個球要10元錢。”
“今年以來,確實有感受到羽毛球價格在上漲,部分羽毛球價格漲幅超過50%。”貴陽市羽毛球協會會長李海無不擔憂地說,“羽毛球價格上漲對羽毛球運動可能帶來的影響,最直觀的就是增加了羽毛球愛好者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于頻繁打球的愛好者來說,可能會減少打球次數或者尋找價格更低的替代品。”
李海的擔憂,似乎也印證了亞獅龍公司此前所思考的“價格持續上漲或將對羽毛球行業整體格局造成深遠影響”,這一預見并非無的放矢。那么,將視角轉向消費端,羽毛球產業的這一輪價格飛漲,是否真的在緩慢改變著消費者的選擇行為?
針對這一觀點,黃霆教授坦言:“如果價格持續上漲,勢必會影響到羽毛球運動的進一步開展。原來一周打三次的可能會改成兩次,原來用100元一筒球的,或許還是會用100元一筒的,但是檔次已經下滑了。”
在山東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王飛看來,雖然價格上漲會或多或少地帶來影響,但不必對此過度擔憂:“人們會考慮自己的經濟負擔、平衡自己的需求,綜合考慮之后,再進行選擇。但從目前羽毛球的普及程度來看,大家的熱情并不會因漲價而受到大面積抑制。”
重新審視此次羽毛球“漲價潮”,其原因不僅在于原材料供應端的波動,更與消費市場的旺盛需求息息相關,兩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羽毛球價格的“水漲船高”。
貴州錦屏亞獅龍杯羽毛球公開賽比賽現場。
近年來羽毛球愛好者數量的不斷增長有據可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羽毛球是我國參與人數排名非常靠前的體育運動,在成年人參加的運動項目中,僅次于健步走和跑步。
在王飛教授眼中,學校體育公共選修課和學校羽毛球場地的“火爆”行情,都非常清晰地展現了這一點:“學生選修羽毛球的積極性非常強,甚至需要控制數量。學校曾在周末時間向社會公眾開放羽毛球場地,當時便感覺群體對場地使用的需求很旺盛,使用場地都需要提前一段時間預約,預約不到是常事。”
正如一些羽毛球愛好者所言:“沒辦法,球還是要打的。”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到網絡的另一端,在二手平臺網站上,不少賣家自行修復的二手球逐漸受到用戶青睞,“斷毛少”“耐打”“飛行穩定”成為商品留言區中最受羽毛球愛好者們關注的內容。不難看出,身價高漲的羽毛球,讓消費者被迫將目光轉向了二手交易平臺。
或許對于羽毛球愛好者來說,價格雖然暫時成為了制約他們的因素,但很難阻擋他們對這項運動的熱情。然而,將目光投向羽毛球行業的廣闊未來,持續的價格攀升卻可能在不經意間構筑起一道隱形的門檻,讓更多潛在參與者猶豫徘徊,從而限制了整個羽毛球運動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因此,將關注的焦點聚焦于生產端,探尋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徑,促進產業鏈的優化升級,或許成為了破解當前困境、推動羽毛球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小縣城刮起“羽毛球熱”
穿過一座石拱橋,漫步于錦屏縣的街巷間,那條不甚寬綽的道路兩旁,店鋪林立,店內羽毛球、球拍、運動背包等體育裝備琳瑯滿目,色彩斑斕。在這個地處偏遠的縣城里,網絡上關于價格的熱烈討論似乎絲毫未“打擾”羽毛球產業、羽毛球運動在這里茁壯成長。縣城里不少人的生活因球而改變著。
“我算是‘元老級’員工了,一開始我們那個廠房很小,一共只有十幾個員工。”今年35歲的機修領班吳琴康是第一批加入公司工作的員工,他笑瞇瞇地說,“沒想到第二年就大不一樣了,一下子規模就擴大了。”
為了幫助像吳琴康這樣的打工人更好就業,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我們周邊村鎮都有春節過后外出務工的傳統,在這期間,縣政府發動了各鄉鎮到村子里去摸排和發放資料,加大宣傳和解釋的力度,讓大家覺得回到本地打工是有保障的。”楊正靈娓娓道來,“這也讓企業在招工選擇方面的余地更大了,幫助解決企業用工人才缺口問題。他們今年新招到的100多名員工,基本上都來自附近的幾個鄉鎮。”
今年年初,為了幫助來自周邊鄉、鎮、村的務工人員縮短“通勤時間”,錦屏縣還開通了兩條公交專線。一條從縣城開往亞獅龍生產基地所在的經濟開發區,另一條則從沿線幾個鄉鎮開往經濟開發區。30歲的亞獅龍排毛領班吳伊玲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從縣城到公司,走高速只需要20分鐘,下班回家照顧老人小孩都很方便!”
羽毛球產業的火熱也帶動起群眾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小城里悄然刮起一股羽毛球運動旋風。
在錦屏經濟開發區,由錦屏和貴州亞獅龍雙方實施打造的產業園內,一座建筑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集辦公和展覽于一體的羽毛球博物館即將落成,它將成為錦屏羽毛球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這里還建了羽毛球館。”站在產業園里,姜希棟帶領記者向遠處眺望,“我們已經連續幾年推廣羽毛球‘走進’校園,縣里中學愛打羽毛球的學生有很多。”
走進門上掛著的“錦屏縣特色羽毛球學校”標志的敦寨中學,剛好是學校下午第一節課后的“眼保健操”時間。一群初三學生正在學校羽毛球場地上,利用難得的課余時間打羽毛球,從他們的話語中,不難感受到他們對羽毛球運動純粹的熱愛。
“每個星期四下午,老師還會發球給我們打。”劉濟薇是在學校羽毛球課程的影響下逐漸喜歡上了羽毛球這項運動。她告訴記者,學校不僅開設了專門的羽毛球體育課,還會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參加羽毛球社團。“現在喜歡羽毛球的人越來越多了!”說到這一點,她頗有些憤憤不平,“現在我們下課再過去,場地經常被低年級學生搶先占領了!”
“去年參加比賽,我打的是雙打,結果第一把就輸了。贏我們的那一隊最后跟最厲害的二中爭第一哩!”說起一場失敗的比賽,敦寨中學初三學生潘嚴焮卻并不沮喪,“我是現在學校女生里球技最好的!如果今年再比,希望可以贏!”潘嚴焮所說的這場比賽,是去年錦屏縣舉辦的一場由全縣共六所學校參與的校園羽毛球賽事,這場比賽就是在亞獅龍產業園內的羽毛球場館舉行的。
從羽毛球運動進校園,到各級各類校園羽毛球賽事的舉辦,錦屏當地正不斷拓展羽毛球產業的發展空間,孕育羽毛球文化。精心策劃舉辦的一系列與羽毛球緊密相關的賽事與文化旅游活動,讓“體育+”融合發展模式在這里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23年以來,帶動旅游人數1.1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1000余萬元。一只小小的羽毛球,讓錦屏有了體育產業新名片。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毛曉雅 見習記者 蔣若晴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農民日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服務郵箱:agricn@126.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395205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
農民日報社主辦,中國農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